轨道交通企业注册供应商

服务热线

135-1733-9969

集自主研发、产品生产及销售于一体

栏目分类

咨询热线

135-1733-9969

中国铁路宿营车的故事

  经过多年发展与努力,我司已成功新造及改造多辆宿营车集装箱电源及相关设备,已积累丰富经验。

  你知道铁路大修队的工棚、宿营车吗,你住过他们的工棚、宿营车吗?本人向你讲述其中的故事,奉上鲜见的影像,披露线路大修工人的生活状况。

  铁路系统的线路大修单位,负责对铁路线路定期进行大中修等工作,长期流动在铁路沿线和车站。我1970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天,就到柳州铁路局鹿寨线路大修队的来宾站站场扩建工地报到,宿舍是竹蓆油毛毡工棚。每人把从轨汽上扛木板铺在床架上,形成人挨人的大通铺,开始了工地生活。工棚冬冷夏热,与露天没有什么差别,记得盛夏的中午时分,躺在床上眼望着棚顶,可以看到油毛毡被太阳灼烤得不断鼓起一个个气泡。难忘的是我因为开发电机,住在一间离分队工棚区几百米外单独的发动机机房里,也是同样的工棚。夏日的一天半夜,突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,一阵狂风把油毛毡顶棚掀飞,大雨倾盆无处躲避,我只能想办法盖住发电机的开关箱和电机,床铺和行李都遭了殃,天亮后队部见状才派人帮助整修。1972年我调到六甲第三线路大修段工作,到工地也是住竹蓆油毛毡工棚,施工多在黔桂线,地处云贵高原,冬天天气寒冷,工棚里不烤火就受不了。1973年,我担任柳铁工程总队团委书记,经常下现场,都是住在工地工棚里,虽然条件很差,却随遇而安,认为我们工程和大修部门工作性质就这样,只能住工棚,从来没有想过有宿营车这样的好事。

  1974年,我到在建的焦柳线八斗工地出差,第一次体验了简易的宿营车。当时已经铺轨的八斗站场摆满了一列列仍然运用的盖车,当作施工队伍的宿营车使用。我住进了工程队的铁皮盖车的招待所,车内靠一座铁炉取暖,大家睡在地板上,吃饭到专门的厨房车购买,比住工棚好的多了。流动施工队使用宿营车,不用搬家,转移工地时拉着车就走,节约时间、减少麻烦,避免浪费和误工。老式的传统工棚都是一次性使用,寿命很短,施工队伍搬家就要被废弃,工棚除了部分毛竹、油毛毡可在以后搭工棚加以利用,有的当燃料外,其他材料大多无法回收,很不经济,而且埋伏着火灾隐患。我原来单位鹿寨大修队二分队,就有一位姓崔的原科级干部,因失职造成一片工棚失火焚毁,被撤职当了线路工。职工宿营车这种相对稳定且可以随机流动的宿营方式,理所当然地要取代这种落后的宿营方式。线路大修段跟着铁路走,流动性很大,经常要搬家,职工埋怨,被子都捆烂了,大家期盼能有宿营车,但是铁路运营的车辆很宝贵,不可能大量占用来作宿营车。黎塘第一线路大修段党委书记邱文富,是点子多的精明人,大约是在1975年前后我听他说,他找了铁路局党委书记孙连捷,索要淘汰的货车盖车废物利用改造成宿营车,铁路局真的把部令淘汰的许多车辆拨给他们使用,后来其他线路大修段也如法炮制,大部分装备了宿营车,大大的改善了线路大修职工施工的住宿条件。

  宿营车虽说是淘汰车,只是因为使用年限到了,型号老了,躯壳外观破旧了而已,他的主体和走行部没有太大毛病,经过改造、整修、检验,限制速度和载重,安全上不会有问题,何况宿营车不像营运车,需要昼夜运转,只是十天半月或一两个月拉动一下,发生事故的概率很小。

  为了方便生活、工作、学习、娱乐,宿营列车设置的宿舍车,每辆车设5个房间,两个端头分别设有洗澡间、洗衣间、卫生间,鞋柜和晾衣处,统一配备洗衣机、卧具、电视机等用品,这是主体;还有炊事和餐车,厨房用油和电做饭菜、结束了烧废枕木和煤的历史;此外还挂有水罐车、发电车、材料和设备车、文化车,简直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流动小社区。早年宿营车数量不够,农民工只能暂时住工棚,而今“鸟枪换炮了”,民工不仅住进了宿营车,还和职工一样安装了空调。住在宿营车里,不用搬家折腾,职工心情畅快,情绪稳定,有了家的感觉。

  现在的线路大修段作业基本为大型机械作业,原来的两个大修单位合并为工务机械化段,宿营车车型越来越新,设计、改造得越来越合理、适用,原来大修段只花七八万元自行装修改造一辆车,土洋结合凑合着使用,现在却由铁路局统一安排到柳州机车车辆工厂,投入几十万元按规范改造装修一辆车,线路工人得以享用保温、防火、美观、舒适、方便的卧铺车,当年住工棚、背背包的老一辈真的不能比拟,新时代的工人有福气!


上一篇: 暂无数据 下一篇: 无油空压机靠什么润滑?
温馨提示: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
密码错误, 请重新输入!